师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院新闻 > 正文

这个花盆很奇妙,种花节水又省事!

发布日期:2017-12-16    作者:     来源:     

2017-12-13 沧州日报

日前,就读于8087金沙娱场城的郭臣臣和黄旭文,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老师田景汉的指导帮助下,他们发明的“一种梯形节水花盆”终于获得了专利。这种花盆改变了以往平面花盆的结构,不仅能节水,还能增大栽培面积和栽培空间。

郭臣臣和黄旭文是2014级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平时就喜欢动手做实验,在学校的创新大赛中还获过奖。去年,生命科学学院承担了省科技厅的一个项目——《滨海湿地盐地碱蓬耐盐基因资源挖掘》。这个项目将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基因工程技术从传统的主要应用于农作物性状改良,转到野生植物的环境因子响应研究,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支持。

郭臣臣和黄旭文跟着田景汉老师做项目实验,负责日常培养碱蓬,每天浇水两三次。“感觉有点麻烦。”这两个“90后”便琢磨怎么才能少浇几次水呢?说到这里,郭臣臣调侃道:“发明是懒人的艺术,懒惰也可以推动科技进步。”此外,他们用的花盆,是比较常见的平面盆状结构,底部有许多小孔,当浇水过多时,水会从花盆底部的孔隙流出,顺带出一些土壤,使得盆底又脏又滑。“咱们得改进花盆。”两人联想到南方种植水稻的梯田,有了将梯田与花盆结合发明一种新型花盆的想法,在田景汉老师的鼓励下,他们于今年4月开始尝试起这项发明。

查阅资料,调整机械结构设计,优化性能……发明的路上困难重重。幸运的是,生命科学学院从2011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这样郭臣臣和黄旭文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实验。他们试图在花盆里放一根棉线来吸水,棉线的长度、粗度不断调整,做了一个多月的实验才最终确定下来。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花盆的模型终于出来了。郭臣臣指着3D模型说,花盆由上、下两个盆体组成,上盆体嵌到下盆体,成梯形。从上盆体的顶盖注水,一部分供给下盆体,一部分通过盆体内长10厘米、粗0.25厘米的棉线吸到上盆体底部的网状凹槽内,从而浸湿土壤,避免了因浇水过多外流的现象。花盆外壁还有一根透明管,可以观测下盆体的水位。此外,上、下盆体的圆形凹槽内都可以加土栽培植物,增加了栽培面积、空间,避免了植物生长因相互遮挡光照、通气不足带来的影响,增加了通气性。有了这样的花盆,郭臣臣和黄旭文再也不用为浇水发愁了,因为浇一次水,土壤湿度能保持一周多。

明年,郭臣臣和黄旭文本科将毕业,目前,他们正备战考研。郭臣臣说,他期待这项发明能走向市场,让节水意识和绿色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沧州日报记者 刘 杰)

上一篇:孩子,我带你走出孤独世界

下一篇: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_ 8087金沙娱场城齐越教育研究中心